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舞蹈表演专业教学策略探析

作者:平原,刘浩源,谢莹来源:《尚舞》日期:2024-08-02人气:82

舞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以及音乐氛围的渲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舞蹈可以表达情感、传递思想、释放压力、展示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物质水平较高的现代社会,舞蹈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精神享受的重要方式,观看、参与舞蹈表演,可以放松身心。高校舞蹈表演专业是培养舞蹈人才的摇篮,承载着传承与发扬舞蹈艺术文化、促进舞蹈艺术创新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使命。艺术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校舞蹈表演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是未来文化艺术行业的中坚力量,因此,必须要端正人才的思想政治态度,使其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贡献力量。课程思政建设是在高校舞蹈表演专业中展开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不仅能丰富舞蹈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还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本文旨在研究高校舞蹈表演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策略,对于提升舞蹈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德艺双馨的舞蹈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高校舞蹈表演专业建设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1践行国家教育政策要求的必要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高校应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无论是专业课程还是通识课程,都应承担起思政教育的责任。在国家政策要求下高校舞蹈表演专业自然也需要建设课程思政,将思政元素融入舞蹈专业建设中,贯彻国家教育政策。 

1.2完成践行立德树人教育使命的必要

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指明了我国的教育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完成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基本途径。高校舞蹈表演专业是艺术技能的传授,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高校舞蹈表演专业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可充分发挥舞蹈的育人功能,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舞蹈专业建设课程思政,可以培养出更多德艺双馨的舞蹈人才,为我国社会的文化繁荣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1.3端正学生思想政治态度的必要

在全球化的潮流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高校是一个汇聚多元思想的地方,学生易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生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网络上信息繁杂,真假难辨,对于大学生来说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大学生易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锻炼学生批判能力,端正学生思想态度的契机。高校舞蹈表演专业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良好,思想行为具有自我意识较强,大局意识偏弱;感性认识较强,理性思维偏弱;专业素养较强,心理素质偏弱;个性较为张扬,利己主义明显,理想信念淡薄。作为未来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力量,高校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必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始终拥护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在舞蹈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可坚定学生的思想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课程思政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成长为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青年。 

1.4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必要

当今社会,文艺作品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文艺作品对社会风气和公众思想有一定的影响,其传递的价值观可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社会舆论。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要坚持文艺的正确价值导向。有许多宣扬极端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念的散文、小说、歌曲、影视作品等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而被下架或整改。因此,文艺创作必须要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向社会传播正能量,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高校舞蹈表演专业的大学生是未来舞蹈文艺创作的主体,其思想政治态度直接关系到文艺作品的价值导向,必须端正其思想政治态度,杜绝不良价值导向的舞蹈作品出现,避免引起社会舆论。因此,高校舞蹈表演专业建设课程思政不仅是培养学生个人的道德品质,政治素养,更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的必要举措。 

2.高校舞蹈表演专业教学课程思政建设策略

2.1明确思政教育目标

课程思政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思政教育的目标。教育目标可引领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为此,高校舞蹈表演专业发布舞蹈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标准,明确舞蹈专业的思政教育目标,为教师教学提供详细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南。高校舞蹈表演专业思政教育目标需要结合舞蹈专业的特点制定,如,思政教育目标可涵盖对学生爱国情怀的培育、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对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提升等。

在对学生爱国情怀培育方面,可选择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舞蹈曲目、作品作为教学内容,如《我的祖国》、《红色恋情》、《红色娘子军》等。这些作品中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在学习、演练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舞蹈风格、舞蹈中蕴含的情感表达等,教师便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在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方面,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演出、公益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道德素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要求学生围绕社会热点进行舞蹈作品创作,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舞蹈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即通过舞蹈作品传达对社会事件的观点。在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提升的方面,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要求学生严谨治学、精益求精,不断提升自己的舞蹈技能水平,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舞蹈榜样人物的案例以及违法案例,为学生讲解舞蹈职业相关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

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从而保证思政教育实施有效。以高校舞蹈表演专业《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第一章第三节《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学为例,除了专业教学知识教学目标外,还应融合思政方面的目标,具体可为:学生能熟练掌握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内涵,熟悉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形式和特点,了解民间舞蹈与当地文化、历史的紧密联系,明确民间舞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民间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主动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民间传统舞蹈。 

2.2挖掘舞蹈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舞蹈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我国的舞蹈艺术历史悠久,不同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舞蹈文化。舞蹈艺术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体现了舞蹈的艺术价值,承载着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达到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课程始终的目的,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与应用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为此,专业课教有责任在课程教学中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使学会生在学习舞蹈知识技能的同时,受到思政教育的影响。

在舞蹈作品中,往往体现着民族精神,无论是展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古典舞,还是展现各民族风情的民族、民间舞,都能通过独特的肢体语言,传递着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智慧与团结等优秀的民族品质。在学习舞蹈作品的过程中,教师需加以引导,使学生感受到优秀的民族精神。此外,舞蹈作品中也反映了时代精神,随着社会的的不断发展,舞蹈艺术也不断在创新,现代的创作理念与传统的舞蹈形式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2022年春晚舞蹈作品《只此青绿》为例,《只此青绿》是以《千里江山图》为蓝本创作的舞蹈作品,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舞者的表演下,画中的山水“活了起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培养红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只此青绿》使现代创作理念与传统舞蹈文化的完美结合,作品以现代舞蹈的形式,将传统的绘画艺术转化为动态的舞蹈艺术,实现了艺术的再创造和升华,体现了舞者的红苹果创造精神。教师可借此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创作出更多的优秀艺术作品。 

2.3多元化应用教学方法

为了在舞蹈专业课程中更有效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多元化应用教学方法,使思政元素灵活地融合到舞蹈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应与舞蹈教学相关联,案例中应蕴含思政元素,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讨论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以《千手观音》的教学为例。《千手观音》是一部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舞蹈元素的经典作品,舞者们用精湛的技艺和深情的演绎展现了一部完美的舞蹈作品。《千手观音》作品中既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舞者们聋哑人的特殊身份也赋予了作品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千手观音》背后的创作过程,聋哑舞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用坚韧不拔的毅力与无比的热情,演绎出了完美的舞蹈作品,可激励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要敢于迎难而上,不怕困难,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

教师可采用情景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出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舞蹈表演。如,在教授民族舞蹈时,教师可以布置具有民族特色的场景,用氛围来感染学生,让感受到舞蹈所表达的民族文化。如,在教授蒙族舞蹈时,教师可在教师中布置蒙族元素。舞蹈要与音乐组合呈现,才能更具感染力,因此,教师可播放蒙古族的音乐,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身处辽阔的草原上,感受蒙古族人民的豪放与热情。接着,教师可结合情境进行舞蹈动作教学。

在讲解蒙古族舞蹈动作时可播放蒙古族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动作视频。蒙古族舞蹈动作基本上是由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的行为方式演变而来,这样,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蒙古族舞蹈的技巧。借助情境教学法,学生可深入地学习舞蹈技巧,并了解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使得思政教育更加生动、形象,更易于被学生接受。

教师可采用探究法教学,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生自主探究舞蹈作品中的思政元素,以实现舞蹈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如,在教授某一具体的作品时,教师可先提出探究问题,如在《红色娘子军》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可提出该作品表达可什么样的情感?该作品的创造背景是什么?等问题。学生自主进行资料收集、舞蹈动作分析、情感表达探讨,深入挖掘作品中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应用现代现代技术手段,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音乐、图片等;可用网络平台布置相关练习作业,要求学生将自己有感而发创编的小舞段,上传至平台参与正规的网络艺术展演。这样,可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2.4组织多样的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是舞蹈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可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思政教育知识的理解,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舞蹈实际技能。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参社会文艺演出,在国庆节、5.4青年节、重阳节等重大节点表演舞蹈作品,学生在实际排练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如爱国精神、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尊老爱幼等。高校也还可组织校园文化节,举办文艺演出,在节日、纪念日等要求学生创作、演绎舞蹈,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高校可组织舞蹈竞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同时,在竞赛中的成功和挫折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高校还可成立舞蹈社团,氛围古典舞、民族舞、现代舞和街舞等多种舞种社团,各舞蹈社团可定期组织舞蹈交流会,学生在各种各样的舞蹈交流中领略到兼容并包的的发展精神,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使学生能尊重并理解不同的舞蹈文化。总之,实践教学可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形成良性互动。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政学习体验,提升思政教学效果。 

3.结语

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高校舞蹈表演专业牢记“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将思政元素充分融入舞蹈专业教学当中,使思政教育贯穿舞蹈专业教学的始终。为此,舞蹈专业需先明确思政教育目标,制定教学标准,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指南。教师应结合舞蹈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原色,并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灵活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此外,教师还可组织多样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深化学生的思政学习体验。通过课程思政建设,高校舞蹈表演专业可培养出既具备精湛舞蹈技艺,又拥有高尚道德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推动社会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