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中有美学——《红楼美学》绪论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先生所呈现给后世之人是的可以被用以养眼的优美画卷,可以被用以养耳的悠扬乐曲,可以被用以养身的美味食物,以及可以被用以养心的澄澈清明的精神世界,如此林林总总都将一个极具美学的世界展示给后来之人。而人们...
作者:五月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4-19人气:2432
|
从鲁迅小说看中国小说叙事的转变
“新小说与旧小说的区别,思想固然重要,形式也甚重要。”因此,关于小说的现代化,内容的现代化和形式的现代化缺一不可。1917年的文学革命带来了文学观念、内容形式的大革新。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逐步实现了现代化,从而揭开了现...
作者:闫冬玲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4-19人气:4210
|
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桥梁——我所理解的李锐及其《太平风物》
一、走近李锐并探知《太平风物》的写作缘由 李锐是当下文坛“少见的具有思想家素质的作家”,他把自己的随笔集命名为《拒绝合唱》,就彻底表明了他的写作姿态:“从经验出发,把最深刻的体验表达出来。①”“我们创作文学,我们坚守各自...
作者:张艳平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4-19人气:1599
|
从《毛诗正义》看孔颖达的词类说
词类属于语法范畴,中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著作《马氏文通》明确提出“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事实上,中国的语法思想在一些训诂注疏中已有所体现,两汉时期,训诂学者已把汉语词汇分析为‘词’‘...
作者:郑岚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4-20人气:2312
|
求变思维与多元探索——浅议20世纪90年代文论研究中的转型概念
一、“转型”概念的由来 “转型”作为汉语中一个词汇,最早出现于1986年分析研究社会体制变革的文章中(参见《掌握农村经济转型的度》,载于1986年1月20日《人民日报》),三年后开始在文学理论研究领域使用(参见《“转型...
作者:陈力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4-20人气:928
|
浅析顾城诗歌的潜意识表现
顾城的诗歌,充满纯净明丽的意象、轻快自然的节奏和浪漫童话的色彩,被称为“童话诗人”。在他的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里,到处呈现着生命的纯真质朴,意象的清新美丽,灵性的剔透晶莹,本文拟从家园、灵性、死亡三个方面解读顾城诗歌的潜意...
作者:谢建文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4-27人气:1048
|
文学翻译的抽象思辨
一、 引言 抽象思辩属于纯理论形态的思维,又称科学思维或科学方法。它从艺术或哲学原理出发,运用概念进行抽象化,对艺术作整体性观照,是一种逻辑推理过程和抽象概括方式。把这一科学思维方法移植于文学翻译活动中,理解它担负着认...
作者:于无声 张凤 全红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4-27人气:1213
|
时空“围城”和思维“怪圈”——论《蛙》主题思想处理的限度
作为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蛙》自2009 年出版以来就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的重点大致放在作品的主题、叙事和创作角度等方面。其中关于《蛙》主题思想处理的研讨,着重于“作者如何巧妙地将个人的主体意识和思考融入到宏...
作者:洪嘉珮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5-04人气:1200
|
论萧红小说中的乡土意识—对故乡的书写
萧红是出生于一个农村里的地主之家,对于乡村生活她是十分熟悉的,在她的笔下,乡村是落后的,村民是愚昧的,她既为乡村的贫困生活而感到伤感,也为村民愚昧麻木的精神世界而痛心,但萧红在回忆到自己故乡时,笔尖仍是充满了温情的,那毕...
作者:赵婷婷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5-05人气:6122
|
新时期《诗经》意象研究漫谈
所说的意象,就是指客观物象通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简单来说,意象就是寓“意”的“象”,就是用来寄托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在诗歌文学中,就是将诗人的情感融入所写的诗词中,就是借物抒情。 在《诗经》...
作者:夏思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5-05人气:43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