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供词》——复调灵魂的广场狂欢
一 、众体杂呈,虚实共生 《正午的供词》正是采用了这种表面上看似未经重新安排生活的艺术技巧使作品表现出了极大的艺术真实。而实际上艺术的生命也正是在于虚构的真实化和真实的虚构化,虚构是为了达到艺术的真实,真实通过虚构的...
作者:曹仲平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5-06人气:991
|
易安眼中的花影
热爱自然与生活的李清照,对鲜花有着特殊的感情,尤其喜欢观察鲜花的细微变化,以花喻人、寄托情思。在她19首诗中①,没有出现“瘦”字,但在她的词中,一共有8首出现了“瘦”字。除了《新荷叶》中的“鹤瘦松青”(是为人祝寿的比况之...
作者:马艺萌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5-06人气:703
|
论阿Q的革命悲剧
在鲁迅刻画的农民形象中,逃避现实者阿Q的形象,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具有永久艺术生命力的典型形象,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阿Q的生活道路,虽然并不是当时所有农民共同的生活道路,但就其悲惨遭遇来看,阿Q的受压迫、受...
作者:孟艳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5-06人气:5260
|
真名士自风流——论“憨湘云醉卧芍药裀”之美
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刻画了各种各样的情节画面,而最让人熟知和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黛玉葬花”和“宝钗扑蝶”这两个情节,而能与这两个情节相媲美的我认为唯有“湘云醉卧”这个情节。《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
作者:李梅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5-06人气:6084
|
朱生豪在莎剧翻译中的美学取向
一.以诗言志体现译文语言之美 朱生豪一直秉承着“文以载道、诗以言志”的文学传统,并将“代天受命、参赞化育”的职责贯穿到他的所有文化实践中。“小言”是朱生豪在上海孤岛时期为《中美日报》写的一批时政短论。文章都很短小,但思维...
作者:李媛慧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5-11人气:1793
|
《封锁》中形容词的重叠方式及语法功能研究
本文将从这部作品的重叠式形容词入手,在语言学的视野下,探究这类形容词的重叠方式和语法功能,并对其使用情况作出准确的数据统计。 一、单音节性质形容词的重叠: 1.很多单音节性质形容词是可以重叠的。在这部小说里单音节...
作者:曾雅琴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5-12人气:1660
|
古法今用谈赏诗
第一,知人论世的方法。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鉴赏古诗,首先要准确地理解它,所以知人论世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欣赏屈原的作品当然要明白屈原的家世、经历特别是他不幸的遭遇,了解当时楚国内外的情况...
作者:刘伟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5-16人气:1009
|
潜心文本 从读入手
潜心文本,贵在文本细读,贵在“读”中求得“细”,能读进去“潜心会文本”“披文以入情”。既要挖掘文章的精妙之处,领悟文章的蕴意所在,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又要寻找教学的切入点,抓住能够感悟体验到文章主旨的重点词句,慢慢品味,...
作者:张海燕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5-19人气:1036
|
浅论沈璎璎武侠小说特色
“大陆新武侠”的概念相对于上世纪盛行的港台武侠,由西南大学韩云波教授和《今古传奇•武侠版》杂志在2004年共同提出,经过近十年发展,在此旗帜下涌现出一大批作家作品。沈璎璎作为其中卓具特色的代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中西合...
作者:郑韵扬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5-19人气:2131
|
透过《定风波》探析苏轼在黄州时的华丽蜕变
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写道“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那么,在黄州时苏轼的思想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
作者:王丽霞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5-19人气:3899
|